我国古代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一般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 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也称为心情,如心情舒畅或忧郁、平静或烦躁等。心境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它不是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在某一时段内,作为人的情绪的总背景将人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都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如愉快、喜悦的心境,往往使人感到“山笑水笑人欢笑”, 悲伤的心情又会使人感到风花雪月也垂泪伤心。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是指人的心境。一般说来,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有时持续几小时,有时可能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这主要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各种刺激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成败、生活的顺逆、人际关系的好坏、个人健康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过去的片断回忆等都可能导致人的不同心境状态。而情绪中的认知因素则是心境持续的主要原因。我们的思想对各种引起我们情绪体验的刺激进行评价和鉴定而产生情绪。如果对某种产生情绪的刺激过于强调,这种强调的结果就可能导致某种心境。比如,个体失败后若能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并知道应该继续努力,其失望情绪会很快消失。但如果太强调这次失败,把它看成是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么其失望情绪就会持续而使他处于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愉快的心境也一样,主要是我们的认知因素作用的。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心境影响个体的动机。一个人心境好的时候,他将对事物有积极的态度,对工作有较大的兴趣。我们常说,一个人心境不好,连饭也不想吃,不愿意跟别人说话,什么事都不想干,凡事感到枯燥乏味。也就是说,在心境不好的时候一个人的各种积极的动机都是很低的。其次,心境影响人们记忆的选择性。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即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回忆起不愉快的事情,而心情好的时候往往会回忆起愉快的事情。再次,心境也影响利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看到各种利他行为,比如,你在路上自行车坏了,有人主动帮助你把它修好;在陌生的地方有人主动为你带路;学校中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的学生温习功课;为社会福利募捐,等等。国外有些研究试图找出心境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艾森(1sen,1970)曾作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并指出,处于好心境中的人比处于坏心境中的人,更愿意帮助别人。 保持良好心境的主要条件是:消除过重的自私心理,保持适度的名利欲望;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宽容别人和自己;学会宣泄不良的情绪。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如狂喜,绝望、暴怒等。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即激情产生的过程十分猛烈,强度很大,并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案叫骂、捶胸顿足等,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言语紊乱。同时当个体处于激情状态时,往往失去意志力对行为的控制,有一种情不自禁、身不由已的感受。 激情常常是由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所引起;此外,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相互对立的意向或愿望的冲突也容易引起激情。 第1页 激情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引起过分的冲动,做出不适当的行为。积极的激情往往与冷静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相联系,成为激发人的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例如,在战场上为保卫祖国领土,为战友复仇所激起的对敌人怒不可遏的无比仇恨,会激励战士英勇杀敌。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光所激起的拼搏精神,会激励运动员们克服重重难关去夺取金牌。在这些激情状态中,饱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情感,都是积极的激情状态。 控制激情的方法是:激情爆发前,尽量将注意转移到无关的行为上去;在激情状态中,在做或说某件事时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平缓、镇定下来。例如:合理释放、转移环境、言语宽慰等都是较好的调节方式。像找人谈心、痛哭.喊叫,可以释放怒气和怨气;下棋、散步、听音乐等可以转移当时的状态,冲淡激情爆发的程度和注意力,所以不能用激情爆发为由替自己的错误开脱。当然控制和调节激情的最可靠的办法还在于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身修养和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三.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当人必须迅速果断地做出反应的时刻,往往会出现应激状态。例如,司机遇到险情,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这时,人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应激具有超压性和超负荷性。即个体在应激状态中常常会在心理上感受到超乎寻常的压力,在生理上承受超乎平常的负荷,以充分调动体内各种机能资源去应付紧急、重大的变故。 应激的产生与个体面临的情境及其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新异的情境、对个体提出的要求是其从未经历过的、与以往的经验不一致且意识到已有的经验难以应付当前情境而产生无能为力时,就会处于应激状态。
人处在应激状态下,可能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动员身体各种潜能,使活动积极起来,表现为情急生智、沉着果断,思维特别清晰、明确,以致能超乎寻常地应付危急局面。
一种是使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处于呆若木鸡、惊慌失措,甚至发生临时性休克的境地。
应激状态中,人的行为究竟如何表现,取决于个体的适应能力、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特别是意识水平。只要有意识地提高思想觉悟,注意在实践中锻炼,人们的应激水平就能逐渐得到提高. 应激的积极状态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意志的果断性。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强化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在意外情境下的决策水平,这样碰到新的变故时能当机立断,摆脱困难,转危为安。如军人的实战训练、学生的模拟考试等,目的都在于促成应激状态下的积极反应。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号名称暂无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明月SEO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